江西省微生物学会

学会信箱

我要投稿

留言本 请您留言

帐号: 密码:
站内搜索: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科普天地 >> 基础微生物 >> 阅读文章

AAC:新突变或可使臭名昭著的耐药基因更加猖獗

来源:生物谷 作者:江西省微生物学会 发布时间:2017-03-16 查看次数:1726

抗生素多粘菌素往往会作为最后一道防线的药物来治疗多重耐药性的细菌感染,近日,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了一种已知基因的新型突变或许会诱发细菌对多黏菌素及其它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上。

更为麻烦的是,在常规的医学检查中,研究人员往往能够在检查个体中发现包含这种机制的基因,这也就表明其它健康的携带者或许也能够不知不觉地扩散这种耐药性。并不像该类基因的其它成员一样,研究者所发现的该基因来源于食源性致病菌—沙门氏菌;这种新型基因是臭名昭著且具有高度耐药性的mcr-1基因所出现的一种新型突变,研究者将这种新型突变命名为mcr-1.6。

研究者Biao Kan博士表示,这是我们首次在健康携带者机体的沙门氏菌中发现的mcr-1基因,健康携带者在社区耐药性基因的传播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这是因为其能够悄悄地传播疾病,这就好像是伤寒玛莉传播疾病的方式一样(玛莉-马龙是美国第一位被发现的伤寒健康带原者),其引发的伤寒多种爆发持续了几十年。

对于研究人员发现的沙门氏菌而言,研究者Kan说道,沙门氏菌感染是引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同时携带mcr-1基因的沙门氏菌也是引发食品安全的重大问题。由于对抗生素多粘菌素和粘菌素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因此基因mcr-1及其突变体mcr-1.6需要被严密监测,目前研究人员特别关注的就是这些mcr-1基因的新型突变会导致细菌对粘菌素的耐药性增加,在一些病例中,高剂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显得尤为必要,尤其是在此前多种疗法失败后粘菌素作为抗菌治疗的最后一道防线的时候。

同许多耐药性基因一样,该耐药基因也会携带并且传递一种特殊质粒,该质粒能够通过一种细菌跳跃到另外一种细菌中去,而且携带一种名为IncP的基因的特殊质粒往往具有更广泛的宿主范围,同时其还会在不同物种之间频繁发生跳跃,因此后期研究人员还需要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来对此进行监测。

原始出处:

Xin Lu, Yongfei Hu, Ming Luo,et al. MCR-1.3: a new MCR variant carried by an IncP plasmid in a colistin-resistant Salmonella enterica serovar Typhimurium isolated from a healthy individu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6 March 2017, doi: 10.1128/AAC.02632-16

上一篇:没有了
相关文章
·血液中潜伏的细菌或是疾病的罪魁祸首 中国生物技术网2016-9-10 8:21:30
·AAC:新突变或可使臭名昭著的耐药基因更加猖獗 江西省微生物学会2017-3-16 13:49:45
·全球微生物组大数据搜索引擎上线 江西省微生物学会2016-12-22 8:20:23
1 2 3 4 5
最新更新  
·AAC:新突变或可使臭名昭著的耐药基因更加猖
·全球微生物组大数据搜索引擎上线
·血液中潜伏的细菌或是疾病的罪魁祸首
阅读排行  
·AAC:新突变或可使臭名昭著的耐药基
·全球微生物组大数据搜索引擎上线
·血液中潜伏的细菌或是疾病的罪魁祸
关于我们 | 投稿须知 | 管理登录 | 会员说明 | 赣ICP备16007766
地址:江西省南昌市八一大道461号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内 邮编:330006 E-mail:jxswswxh@126.com
Copyright 2025, 版权所有:江西省微生物学会(Jiangxi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你是第 229774 位访客 空间提供:阿里云 ICP证:赣ICP备16007766号-1